发布时间:2024-11-07 发布作者:上海通蔚生物
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花板”现象,近期上海通蔚收到一些科研小伙伴们遇到的“花板”问题。所谓“花板”就是空白、阴阳性对照及室内质控孔结果正常,而标本孔的OD值却偏高。
“花板”出现会影响实验结果正确的判读,对科研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为了避免花板现象发生,上海通蔚生物为大家整理关于“花板”现象具体分析及解决办法。
待测血清中混有红细胞或纤维蛋白原。这两种物质容易沉淀或者附着在聚乙烯孔内,不易洗净。
样品中存在某些共有的物质。这些物质会非特异性吸附在固相载体上,在实验中未被去除,导致标本孔OD值偏高。
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基团。具有类过氧化物的活性,易在孵育过程吸附固相,与底物反应显色,造成假阳性。
解决办法:
离心处理。在样本制备过程可以加大离心速度,尽量延长时间,使血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充分沉淀,让血细胞和血清彻底分离出来。详细了解样品处理,可以参考此篇内容《ELISA样本如何处理、收集、保存》
避免溶血和凝血。样品应无溶血、无凝血、足量。血液标本应置于室温1-2小时,使血液凝固收缩,然后离心检测或让血液过夜后检测。
洗涤不充分。聚苯乙烯塑料对蛋白质吸附性较强,需要通过洗涤清除非特异性吸附的干扰物质。增加洗涤次数和浸泡时间可以减轻和避免“花板”现象发生。
洗涤方法不当。手工洗板时液体溢出或者孔与孔之间的液体溢出,连成整体页面后产生“花板”。使用洗板机同时,针口有纤维蛋白或异物产生拖带现象,导致“花板”。
洗涤温度。洗液温度过低时容易出现“花板”问题,尤其是在冬天。洗液应注满孔,孔壁洗涤不干净也易造成“花板”现象。
解决办法:
增加洗涤次数和浸泡时间:可以进一步减轻或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注意洗板方法:避免液体被溅出或孔与孔之间液体溢出,使用洗板机时应防止针口有纤维蛋白或异物。
孵育时间过长:增加了固相载体吸附非特异性蛋白的可能性,导致“花板”。
温育条件不当:温箱调温器异常或孵育时反复打开温箱门,降低温箱温度,造成孵育反应不充分,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解决办法:
控制孵育时间和温度:严格控制孵育时间,标本较多时可分批操作。温箱温度应保持稳定,避免反复打开温箱门。
上述从样品、洗涤和孵育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了出现“花板”现象原因及解决方法。细节决定成败,在进行ELISA实验流程要严格遵循说明书,把控实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