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0 发布作者:上海通蔚生物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是一种常用免疫学检测方法,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定性或定量检测特定目标分子来获得实验结果。那么,ELISA数据结果如何判断实验结果的好坏?评估ELISA数据好坏的关键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检测内精度是指在同一次实验中,对相同样本在同一块酶标板上进行多次重复测定(例如,至少3-5次)所得到结果一致。通常用变异系数(CV)来评估,CV=标准差/平均数。每个样品的CV值应小于10%,较低的CV值代表更好的重复性。CV值越高(例如超过10%),则提示孔与孔之间差异较大,重复性不好,结果可靠性较低。CV值大的原因可能包括移液不准确、试剂溅入其他孔中、样本或试剂受污染、酶标板温度不一致等。
稀释线性度是指样品在被稀释后,测得的浓度与预期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的程度,它反映了方法在不同浓度范围内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用回收率来评估,即测量值与预期值的比值。理想情况下,在不同稀释倍数下,回收率应该保持一致,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例如,80%-120%,或在方法验证中预先设定的范围内)。
在没有显著基质干扰的情况下,稀释倍数的改变理论上不应显著影响测量值。然而,基质效应的存在会使测量结果偏离线性关系。基质效应是指样品中除目标分析物以外的成分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干扰,它可以导致测量值偏高或偏低。当样品被稀释时,基质成分也被稀释,从而可能改变基质效应的程度,导致测量值随稀释倍数的改变而发生非线性的变化。
回收率是指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后,实际测得的浓度与添加浓度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它用于评估样品基质对目标物质检测的影响。例如,待测上清液中存在的大量蛋白质等基质成分可能会干扰抗原抗体反应,降低信噪比,导致目标物质的测量浓度低于实际值(基质抑制效应)。
回收率实验通常分为加标回收率和提取回收率。通过将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加入到不同的样品基质中,然后进行检测,可以计算出回收率。如果平均回收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例如,80%-120%,或在方法学验证中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则认为样品基质对检测准确定量分析物的能力影响较小。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响应量的变化与引起该变化的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之比。在实际应用中,常用检测限来表示灵敏度。检测限是指在规定的置信水平(通常为95%)下,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分析物浓度。常用的检测限指标包括LOB、LOD和LOQ:
在ELISA实验中,准确评估数据质量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运用检测内精度、稀释线性度、回收率和灵敏度等指标,研究者可以有效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为后续实验提供指导。